网格剖分

利用形状优化来设计新结构

Author Image

作者Walter Frei

2015年 12月 29日

设计新的结构时,你是否曾经对如何获得最优形状感到迷茫?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一定会乐意学习一种非常有用的称为“形状优化”的技术,拥有了这项技术,你的 COMSOL Multiphysics 建模技能就又提高了一步。今天我们将探讨形状优化的概念,并借助一个典型案例来演示其用法。

形状优化的背景

工程师、研究人员和科研人员们一直在努力改进设计。优化是指这样一种理念,即改变零件尺寸和材料属性等模型输入数据,实现某些指标的提升,同时还满足一组约束条件。COMSOL Multiphysics 中的优化模块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得力工具。

尺寸优化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优化技巧。这个方法要求直接更改 CAD 尺寸,实现质量最小化,可参考我们的支架的优化教程。在这个支架示例中,我们利用所谓的无梯度技术调整尺寸,同时还考虑了以下约束:尺寸间关系、峰值应力以及最低固有特征频率。这些技术会根据不同的目标函数和约束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相当灵活。不过,这些技术有一个缺点:必须不断地对零件重新剖分网格,从而使设计变量从数值上逼近目标函数和约束的灵敏度。

如我们在以前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讨论的,在使用变形几何接口时,如果几何发生变化,那么也可以通过分析计算设计灵敏度。进一步来讲,基于梯度的求解器无需重新剖分网格,即利用灵敏度优化零件的尺寸,这是我们在设计电容器一文中重点讨论的内容。回顾以上两篇博客文章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功能。

形状优化是对以前讨论的相关概念的一个延伸,其中不仅考虑了简单的尺寸更改,还涉及到形状的总体改变。结构的形状受控于一组设计参数,这些参数使用了一组能描述任意形状的基函数。在下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形状优化问题:梁的厚度

调整悬臂梁的厚度是一个典型的形状优化问题,我们以此入手来进行探讨:调整悬臂厚度并使其质量最小化,同时满足自由端上挠度峰值的约束。梁的初始厚度均匀,但顶部表面上分布的载荷不均匀,请参考下图。

施加了不均匀载荷的悬臂梁示意图。
载荷不均匀的悬臂梁,点 A 的挠度不应超过指定值。图中还显示了网格。

我们先选择设计变量。在悬臂端,梁的长度和厚度固定,长度方向上梁的厚度可以改变。根据初始配置改变厚度会稍微更简单些。不过,我们引入了函数DT(X),它在长度方向上的初始值为零。

显示梁厚度优化问题的相关图。
优化问题研究梁的厚度变化。

在这里,我们选择用一组四阶伯恩斯坦多项式表示厚度变化:

DT(\bar X)=T_0\left[C_0 (1-\bar X)^4 + C_1 \bar X (1-\bar X)^3 + C_2 \bar X^2 (1-\bar X)^2 +C_3 \bar X^3 (1-\bar X)^1 +C_4 \bar X^4\right]

用归一化尺寸表示:\bar X = X/L_0。请注意,此函数已按比例缩小了,这样多项式系数的数量级接近 1。这样做也是为了实现缩放的目的。

因为X=0时梁的厚度已指定,因此在固定C_0=0时,DT(\bar X)=0,所以这一项可略去。在远端,我们添加了一个约束条件:梁不能太薄,即C_4<0.9

至于中间区域,我们也希望添加一些约束,进一步限制设计空间。可以添加约束0 < DT(\bar X) < 0.9T0。不过,这一约束有个缺陷:梁的厚度会忽薄忽厚。但是根据基本原理,我们知道这种情况不合常理,在长度方向增加梁的厚度毫无益处。我们就对其导数添加约束:DT^\prime(\bar X) > 0。这个约束迫使梁的厚度沿长度单调增加,随之还带来的好处是很自然地满足了约束条件:0 < DT(\bar X) < 0.9T0

还要考虑另一个约束:梁一端上点的位移。我们希望点A的位移量不超过指定值u_{max}。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现在的优化问题就比较完整了:

\begin{aligned}& \underset{C_1 \cdots C_4}{\text{minimize:}}& Mass/M_0 \\& \text{subject to:}& C_4 < 0.9 \\& & |\mathbf{u}_A/u_{max}| < 1\end{aligned}

这里,目标函数针对梁的初始质量M_0所作的归一化已完成,目标函数已缩放,其阶次为 1。类似地,梁端部的位移量|\mathbf{u}_A|针对容许的最大位移u_{max}进行归一化,它应当小于 1。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在 COMSOL Multiphysics 中使用“优化模块”实现此类问题。

在 COMSOL Multiphysics 中实现这个问题

我们先从初步设计开始,即一个长度固定、厚度均匀的梁。梁一端设计为悬臂式,顶部表面的载荷不均匀,其变化遵循\bar X^4(1-\bar X )。我们希望先引入厚度变化的函数。之前描述的多项式函数是变量DT,如下方截图所示。表达式Xg指最初未变形几何的x维度。此函数在归一化的x方向上的导数是变量dDTdX。两个全局参数L0T0定义长度和最大厚度。

形状优化问题中厚度变化函数及其导数的屏幕抓图。
屏幕截图显示厚度变化的函数及其导数。

有关厚度变化的变量用在变形几何接口中,定义梁的总体积如何随厚度变化而变化。因为只有厚度变化,所以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性映射,如下图所示。

显示 COMSOL Multiphysics 中指定梁内位移的屏幕截图。
梁内的位移就指定完毕。

现在通过优化接口建立优化问题,其中可以很轻松地创建比较复杂的含多个约束的优化问题。相关设置显示在下方的屏幕截图中,先设置目标函数。积分目标特征对材料密度在建模域进行积分,并针对初始零件质量进行归一化。

优化目标设置图。
优化的目标是质量最小化。

全局控制变量特征的设置如下所示。四个变量C1C2C3C4的初始值为零,相当于梁的初始形状。对C4的约束是施加了一个上界,所有变量的缩放比例均为 1。

定义的控制变量及其边界和缩放比例屏幕截图。
控制变量及其界限和缩放比例的定义。

接着,将逐点不等式约束特征施加到域的底部边界。该特征强制每一点的位移函数的导数均为正,从而确保函数单调增加。

针对形状优化问题设置逐点不等式约束的屏幕截图。
通过逐点不等式约束对沿梁长度的导数施加约束。

最后,对梁远端点的峰值位移施加约束,使其小于最大指定值。可通过点求和不等式约束特征设置该值。

在 COMSOL Multiphysics 中对归一化峰值位移实现约束的显示图。
对归一化的峰值位移施加约束。

至此,我们的优化问题基本创建完毕。最后一步是将优化特征添加到研究序列,选择基于梯度的 SNOPT 求解器,经证实该求解器能最快速地处理我们的问题。所有其他设置保留默认值。目标函数和约束自动取自优化接口。

优化求解器设置的屏幕截图。
相关的优化求解器设置。

下图绘制了结果。其中已显示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最优形状。端部的位移最大,厚度沿长度单调增加。我们预计几何会变形,因此使用了映射网格。

COMSOL Multiphysics 中优化后梁的形状视图。
优化后梁的形状,施加不均匀载荷和约束后实现了质量最小化。其中绘制了位移场,以及施加的载荷分布和网格。

使用形状优化设计新结构的总结

或许我们自己会疑惑,如何能确定以上的结构真正实现了最优化。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进行网格细化研究,尝试不断细化网格,以了解其解如何收敛。研究基函数的收敛性也是非常合理的做法。我们可以使用高阶伯恩斯坦基函数并比较结果。不过,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龙格现象,还会使收敛缓慢。

将原区间细分为多个子区间,在每个子区间(分段多项式)使用不同的较低阶形函数,可规避此类问题。除了伯恩斯坦基函数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其他基函数,如切比雪夫多项式傅立叶基函数号角优化形状教程重点讨论了使用傅立叶基函数的案例,该教程可从“案例下载”中下载。

本篇博客文章讨论的案例中,所包含的变形十分简单。在涉及更复杂的变形时,需要花更多心思考虑如何定义变形映射。在计算非常复杂的变形时,添加辅助方程也会很有帮助。
如果你对使用这些形状优化技术有任何疑问,或者希望将优化模块加到自己的建模工具套件中,请联系我们

博客分类


评论 (2)

正在加载...
倩 于
倩 于
2024-07-17

点总和不等式设置中,的约束条件:p: solid.disp/0.5[mm],对梁远端点的峰值位移施加约束,使其小于最大指定值。请问这个约束方程式的具体含义可以解释吗,我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提出的,因此无法理解

Yuqing Ge
Yuqing Ge
2024-08-02 COMSOL 员工

这个约束条件指的就是solid.disp/0.5[mm]<1,solid.disp指梁的位移,是梁接口内置的变量,这里除0.5mm是为了使变量归一化,减少数值误差。

浏览 COMSOL 博客
Baidu
map